发布时间:2025-07-25
夏日炎炎,青春如歌。近日,重庆城市职业学院“知行惠明暖乡”社会实践服务团深入永川区来苏镇,先后在青少年之家与敬老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。该服务团由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组织,通过书法教学、互动游戏、传统文化科普等形式,为社区儿童和敬老院长者提供服务,旨在以实践行动助力基层文化建设与民生服务,展现青年学子的社会参与意识。
翰墨润童心,横竖种文心
来苏社区青少年之家内,志愿者们开展了书法体验课,活动共吸引28名孩子参与。志愿者们提前准备了宣纸、毛笔、墨汁等工具,从基础的“五指执笔法”教起,逐步讲解“逆锋起笔”“中锋行笔”等书写技巧。教学过程中,志愿者一对一指导,纠正孩子们的握笔姿势和运笔力度。低年级儿童从简单的“一”“人”字练起,高年级则尝试书写“永”字等常用字。此次书法课旨在通过实操体验,让儿童感受汉字的结构美与书写逻辑,了解传统文化基础知识。课程结束后,孩子们均完成了至少1幅书法作品,部分作品被现场展示。
活动现场
童趣满社区,方寸跃童心
移步套圈游戏区,欢笑声浪扑面而来。现场摆放了文具、小型玩偶等作为奖品,共设置3个游戏区,每个区域限10人同时参与。游戏规则为:每人每次可领取5个塑料圈,站在距奖品2米处投掷,套中即可获得对应奖品。活动中,志愿者维持秩序,引导孩子们按顺序排队、轮流投掷。孩子们互相提醒投掷技巧,为成功套中者鼓掌,为未套中者加油。志愿者表示,设置套圈游戏是为了通过轻松的互动形式,增强儿童间的交流协作,培养规则意识,同时为社区增添活力。
活动现场
青丝伴银发,巧手绘暖心
艾草清香萦绕来苏社区敬老院,青年学子开设“指尖课堂”活动,活动分为三个环节:首先,志愿者通过图文展板讲解艾草的历史与药用价值,介绍《诗经》《本草纲目》中关于艾草的记载,说明其“温经通络”的功效;随后,志愿者分组指导老人制作艾草养生锤——将艾绒填充进棉布袋,用棉线缠绕封口;最后,志愿者用老人们制作的艾草锤,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轻捶肩颈、背部。
活动现场
艾香叩心扉,轻捶传温心
最动人处莫过于“体验关怀”时刻。青年志愿者弯下腰,坐在老人身边,拿着刚做好还有温度的艾草锤,轻轻给老人捶着肩颈。王爷爷体验后笑着说:“捶完肩膀真舒服,这艾草味儿闻着也清爽!”李奶奶举着自己做的养生锤,乐滋滋地补充:“平时在家捶捶腿也方便,挺实用的。”敬老院院长表示,此次活动既让老人们了解了传统养生知识,又通过手工互动丰富了日常生活,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类似的实践服务。
活动现场
此次来苏镇实践活动,是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系列行动的生动缩影。青年学子以“乡土课堂”为教材,既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实际服务,又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锤炼了本领、厚植了家国情怀。展望未来,学校将以现有项目为根基,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、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,让青年学子在“用知识反哺乡土”的过程中,既成为乡村发展的“赋能者”,也成长为知行合一的“实干者”,最终实现青春理想与乡土需求的双向奔赴。